马斯克的故事与模式

沃尔特·艾萨克森《马斯克传》读书笔记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总结了英雄神话的模式:在英雄还是普通人的时候,他受到召唤启程冒险,起初抵触,进而与智者相遇得到启蒙,跨越边界,开始初次尝试,到历险阶段历经严峻考验,由内而外得到救赎,胜利回归。好莱坞影片中的英雄故事无不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演绎,蜘蛛侠、蝙蝠侠、阿凡达……皆是如此。相对于编剧的精心包装,真实世界里的英雄故事则要复杂的多,但追寻他们的成长轨迹,仍能找到“启程—>启蒙—>回归”的循环模式,只是这一模式会在他们的故事中重复多次。

真实世界里的英雄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天才,他们的神话故事被传记作者记录而流传,在这方面茨威格是最好的传记作者,而在当代,最好的传记作者则是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sacson)。从达芬奇、富兰克林到爱因斯坦、乔布斯,艾萨克森用他的笔为世人展示了诸多天才的一生。而前不久,他又出版了一本新传记《马斯克传》(Elon Musk),叙述当今世上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马斯克从出生到现在的故事。对于马斯克而言,从不缺新闻,也不缺传记。此前已有一本官方授权的同名传记(中文译名《硅谷钢铁侠》),而其他关于他本人和他管理企业的商业传记亦如过江之鲫,但马斯克正当壮年之时,却邀请了艾萨克森采访他两年多并为之立传,可见艾萨克森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乔布斯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才邀请艾萨克森立传。)

艾萨克森在本书出版后接受了Lex Fridman的播客采访,在谈及写作时提到有两类作者,一种是布道者(preacher),一种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他坚信叙事的力量,因此也选择坚持讲故事,当别人问他问题的时候,艾萨克森会先回答说:“好吧,让我先给你讲个故事”(Well, let me tell you a story)。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斯克喜欢的另外一位作者——Tim Urban,他是waitbutwhy博客作者,以文章超长而著称。Tim Urban在博客上写作了一系列关于马斯克的博文,加起来也够出一本书了。在博客中,他分析并总结了马斯克的企业模式,可以说Tim Urban是位布道者。而这篇博客我则将用叙述故事和分析道理两种方式,来总结下对马斯克和他所创办的企业的商业逻辑。

马斯克的故事

马斯克1971年出生于南非一个移民家庭,从小父母离异。青少年时期的马斯克身材矮小瘦弱,经常被其他同学欺负,而读书则成了他的唯一爱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非治安混乱,暴力充斥街区,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也间接塑造了马斯克以后的争强好胜的性格,因为如果不能赢得战斗,那就可能横尸街头。十八岁时,马斯克凭借母亲的加拿大身份申请到了加拿大移民,到加拿大进入女王大学学习,两年后转学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和物理学学位。1994年毕业后来到硅谷在初创企业实习,一年后跟弟弟金博尔一起创业,成立Zip2公司,提供网络地图导航服务。1999年康柏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了Zip2,马斯克获得7%的股权收益,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卖掉Zip2后,马斯克开始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他选择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与朋友联合创办了在线金融支付服务X.com。2000年与PayPal母公司合并,并合并品牌为PayPal。马斯克偏爱微软的系统,因此也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最终在9月董事会请回彼得·提尔(Peter Thiel),并开除了马斯克。2002年,EBay以15亿美元收购PayPal,马斯克作为第一大股东获利1亿多美元。

2001年马斯克发现NASA根本没有登陆火星的计划,感到非常震惊,因此他决定自己筹办一家火箭公司。2002年,SpaceX成立,全名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马斯克将正在建造的火箭以《星球大战》的航天器来命名为“猎鹰1号”,但出师不捷,从2006年到2008年,猎鹰1号火箭前三次发射都遭遇失败。

2003年,马斯克投资成立特斯拉,埃伯哈德担任CEO。第一辆车型“Roadster”定位电动跑车,瞄准硅谷科技新贵阶层和好莱坞明星等富裕阶层,一时诸如施瓦辛格、迪卡普里奥等人都预定了该款跑车。而差不多同时期,在2004年马斯克从火人节回来的途中,跟表弟一拍即合,决定创办一家太阳能公司SolarCity. 马斯克作为最大的投资方。不过,由于马斯克不满意他的表弟以销售驱动而非产品驱动的管理方式,于2016年代表特斯拉收购SolarCity,而特斯拉也从电动汽车制造商扩展成为了新能源公司。

2008年马斯克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当年8月,“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SpaceX陷入信任和财务的双重危机。而特斯拉的“Roadster”电动跑车迟迟不能交付生产,且成本控制超标,马斯克罢免埃伯哈德,亲自担任CEO,当仍然困难重重。而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也让公司融资遇阻,马斯克又陷入家庭问题,与第一任妻子贾斯廷离婚,此时的他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不过,马斯克拥有超常强大的内心,他虽然有双向障碍,并在2017年时再次陷入抑郁和狂躁,遇到困难便坚持不懈。他的信念是:“如果你正在经历地狱,那就继续走下去。”马斯克告诉员工,第四枚火箭准备六周后发射,而这一次大获成功。“猎鹰1号”发射成功也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由私人制造的从地面进入预定轨道的火箭。整个团队一共就500名员工,从头开始设计系统、完成几乎全部的建造工作。因此SpaceX也获得了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承担太空发射任务。2009年,在“猎鹰1号”发射成功后,SpaceX着手设计下一代火箭,这代火箭将配备9个莫林发动机,因此火箭型号也被命名为“猎鹰9号”。同时开始设计太空舱航天飞船,并命名为“龙”飞船。次年6月,“猎鹰9号”发射成功。后来马斯克注意到一块金矿:为付费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SpaceX将打造并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在外太空重建互联网。这就是星链的由来。2019年第一批星链发射升空;2022年俄乌战争时马斯克免费对乌克兰开放星链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结果。

而特斯拉方面,2009年,马斯克申请到了政府贷款和戴姆勒汽车集团的投资,拯救了濒临破产的特斯拉,并开始着手设计Model S。特斯拉进入了第二阶段,从高端车转向中端车;而后推出Model 3,开始量产低端车,从而成为了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2021年特斯拉股票飙升,马斯克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除了太空探索和新能源,另一大块就是人工智能。2014年马斯克公开警告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危险,并与Sam Altman成立非盈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命名为OpenAI。马斯克认为,防止有人滥用人工智能的最佳策略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拥有人工智能,因此OpenAI最初的计划是开源开放,让人们都可以根据其源代码来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而马斯克也意识到,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它能不能从真实世界获取大量数据提供机器学习。特斯拉每天收集数百万帧的司机视频,这是一个金矿。而另外一个金矿是Twitter,它每天要处理五亿条人类发出的帖子。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让他在随后的时间里启动了一系列项目:Neuralink,目标是在人类大脑植入芯片连接脑机接口;Optimus,一种人形机器人;以及 x.AI,一家对标OpenAI的人工智能公司。

其他创办的还有高速地下隧道项目。2016年马斯克在去香港开会的间隙,脑洞大开,认为城市是三维的,但道路却是二维的,他要在城市下面挖通隧道,这样就可以建设出三维的道路。the Boring Company(无聊公司)也由此诞生。2018年,在SpaceX总部旁挖了一条一英里长的隧道;2021年,又在拉斯维加斯建了一条1.7英里长的隧道;这些基本上都是Demo工程,而后也没有再落地正式的项目。

最近关于马斯克的热门事件是收购Twitter。马斯克认为言论越自由对民主越有利。而“觉醒文化”逐渐影响Twitter并封禁了一些右翼账号等事件让马斯克极为不满。他在考虑是否要自己创建社交媒体平台,不过最终还是决定要收购Twitter。不过等他准备收购Twitter时,他开始考虑将Twitter打造成互联网内容平台,用户创造内容并可以得到报酬,并且要像微信一样成为全功能App. 2022年4月13日晚,马斯克下载了新游戏《艾尔登法环》并玩到凌晨五点,然后就提出了收购Twitter的报价。最终Twitter董事会接受了马斯克的收购计划,10月完成收购。马斯克接管Twitter后,他认为这里一团糟,于是抱着水槽住进Twitter总部,决定要彻底改造Twitter.

Twitter文化与马斯克文化格格不入。Twitter公司认为要对员工友好、强调同理心、包容以及多元文化,Twitter内部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心理安全”,特别在意不要让任何人感到心理不适。但“心理安全”在马斯克听来就是个笑话,他认为这种文化与他所提倡的紧迫感、进取心、速度取胜是对立的。他才不管什么工作与生活平衡,他要用“硬核”文化来给Twitter员工好好上一课。马斯克认为Twitter的人太多了。他安排特斯拉的软件工程师来做代码审查,评估Twitter工程师的代码水平,不满足条件的当场解雇。经过几轮裁员,Twitter员工从8000多人降到只剩下2000人。

轶事:

1、马斯克对X这个字母很迷恋,从创业初期的X.com,到SpaceX,再到收购Twitter后改名为X,连自己的孩子也起名为X。

2、马斯克喜欢玩策略游戏,如《文明》、《魔兽争霸》,从2021年起,马斯克迷上了手机多人策略游戏——《低模之战》,为此他也拉动朋友及女朋友一起玩。他的女友格莱姆斯一次在跟他联机游戏时,与他结盟,但过程中又攻击了他的兵力,结果马斯克与之大吵一架。格莱姆斯认为只是个游戏而已,而马斯克却认为问题很严重,为此不再跟她说话。马斯克因为沉迷该游戏耽误了与工厂经理的会面,他曾经删除游戏而戒断,不过不久又装回来了。

3、Neuralink高管齐里斯是不婚主义者,但马斯克劝她生小孩,因为他觉得出生率下降是人类长期的威胁之一。他曾说:“人们需要重新把生孩子当成一种社会责任,如若不然,文明就会消失。”因此他觉得像齐里斯这样聪明的人应该多生孩子,延续基因,并且主动提议捐赠精子。而后齐里斯通过试管受精怀上了继承马斯克基因的双胞胎。

马斯克的模式

从马斯克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的商业版图构成,主要是三大块:太空探索、新能源、人工智能。下面尝试着从Why-What-How来解读下马斯克的商业逻辑和模式。(主要观点来自于Tim Urban的博客。)

Why

在刚大学毕业那会,马斯克就开始构思自己的人生愿景:创造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东西,当时的他认为有三个: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旅行。他在以后的时间中又不断向朋友、商业伙伴阐述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使命,说“我的人生使命是让人类建立起跨行星的文明。”马斯克关心的是人类未来的命运,试图消除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的因素。这个源头可以追溯到“费米悖论”:根据哈勃望远镜观测,银河系恒星大约有2500亿颗恒星,而整个可观测宇宙约有2000亿个星系,整个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可谓不计其数,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宇宙中的具备智慧生命的星球应该有很多。但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这些地外文明?对于这个“费米悖论”的一种解释是“大过滤理论”,即很多智慧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就自我毁灭了,在还没有踏出所在行星之前就跟随行星一起毁灭了。因此马斯克的愿景是要使得人类具有跨行星生存的能力,殖民火星,来对抗自然界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What

殖民火星的前提是要能够造出载人的星际飞船,而要将飞船发射到太空则需要能够造出运载火箭,这也是马斯克成立SpaceX的原因。而马斯克的目的不仅是将太空旅行变成富人的专享,要想殖民火星得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太空,那么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又成了关键,因此,有两点很重要:一、提升单次太空旅行的装载量;二、让运载火箭可回收重复利用,均摊每次的运输成本。龙飞船和猎鹰火箭便是按照这样的商业逻辑来设计实施。

而支撑太空旅行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底座是可持续能源,SolarCity和特斯拉是马斯克探索该领域技术的途径。建立可持续能源商业帝国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人类在发现新的生存星球前不至于消耗尽地球的能源而困在这个星球,这也是马斯克对人类命运担忧之一。同时,特斯拉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大量的行驶数据收集也为马斯克的人工智能版图提供了数据支撑。

人工智能则是马斯克所担心的对人类未来的一大威胁,他认为人类这个物种应该延续下去,而不是被更高级的人工智能物种代替。但追溯地球的历史,人类不是出现的第一种有意识的生物,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高级智慧,因而也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世界上的生物也因此分成了两类:人类和其他。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超越了人类,那么未来也很可能变成:人工智能和其他。人类如何避免不落入“其他”这一分类,那只有一个出路:变成人工智能。这是Neuralink的商业逻辑:通过脑机接口将人工智能变成人的一部分。这些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马斯克试图将它变成现实。

再看下马斯克做的事情:为了让人类能够具备跨行星生存的能力,因此需要有星际飞船和可重复发射火箭来做到太空旅行,构建星链提供未来的星际互联网生活方式(SpaceX);人类需要能够与AI共生,将AI变成人类的一部分,才能够进化成更高级的物种以适应未来的生存环境(Neuralink)。这需要可持续能源的支持(SolarCity),大量的数据以训练人工智能,让人类改变生活方式(特斯拉和Twitter/X、xAI)。

How

为实现他的伟大梦想,马斯克的用人和做事标准也与众不同。对于用人,马斯克向来是高能力、高标准、高效率。他认为科技公司应该是由工程师驱动的,而不是被不懂技术的经理或市场销售牵着走。技术经理必须要花20%的时间用于编程,否则就像一支骑兵部队的将军不知道怎么骑马。而对于工程师,他认为也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出类拔萃、值得信赖、自我驱动。不符合的工程师会被扫地出门,不能持续满足工作要求的员工也会被遣散,即使该员工是公司的创业元老,在创业初期做过很大的贡献。所以,所有的员工在马斯克的眼里都是工具人,哪怕是曾经在马斯克的内部圈子的核心骨干,一旦失去了价值,也会毫无留情被丢弃。

在做事方面,马斯克的逻辑有三层。最核心层是思考的原点,即第一性原理。马斯克认为,唯一要遵守的是物理学定律及其推导出的规则,其他的都可以是建议。因此,他会用物理学来看待这个世界,用物理学的原理来拆解问题,一层层剥开事物表象,直到看到问题本质,然后再一层层向外推导。比如起初马斯克并不准备自己造火箭,而是想从俄罗斯人那里购买,但当收到报价后觉得高得离谱,于是便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火箭构成,计算得出成本只需要十分之一不到,于是决定自己造火箭。

在第一性原理思考逻辑外层的是行事准则,那便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动力。如果从第一性原理的逻辑思考认为可以干成,那他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一定能成功。猎鹰1号发射失败了三次导致公司濒临破产,但马斯克只是安静的跟员工说了一句话:第四枚火箭存放在仓库,六周后准备发射。

做事逻辑的最外层是一些方法论,比如马斯克所推崇的“五步工作法”:

  1. 质疑每项要求/需求。在提出任何一项要求的时候,都要附上提出人。永远不要接受来自某个部门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一定要能够追踪到提出人,对对他的要求提出质疑。
  2. 简化流程,删除不必要的流程。
  3. 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做优化。
  4. 加速迭代。
  5. 自动化。不要一开始试图自动化,而是在质疑、删除、简化优化后,再自动化。

第一步质疑需求这一项估计能解决工作中一半以上的问题。而马斯克还发明了一些工作方法,比如“白痴指数”,用来计算成本的成本比其基本材料的成本有多高,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很高,那么一定有办法通过规划设计提升制造技术来大幅降低其成本。

除此之外,马斯克的做事逻辑还体现在他的投资节奏和商业规划上。任何一种新技术在开始阶段都有很高的单位成本,因此,特斯拉的战略是:第一步先推出电动跑车进入高端市场,这部分的用户愿意支付溢价,以支撑下一步的研发;第二步推出Model S中端车型,中等售价瞄准普通富裕人群;第三步则是推出Model 3等低价量产车,实现对市场的全面占领。

再回到艾萨克森的这本书,Ruby on Rails的创始人DHH评价《马斯克传》说这是一本披着人文传记外衣的商业书籍,诚哉斯言。艾萨克森采访马斯克两年,甚至参加他的董事会,受马斯克的影响很深。而Tim Urban在结识并成为马斯克朋友后,也难说他的博客能做到完全客观。不过,我们从艾萨克森和Tim Urban的记述中能看到一个野心家的一往无前的奋斗与深陷困境的挣扎,那些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只有主人公和他身边的人能够体会。马斯克说:“对于那些想成为我的人,我不确定是否真的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坦率的说,你永远想象不到我对自己的折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写道:“我越是爱人类,就越讨厌人。”人类是抽象的,人是具体的,这种情感矛盾在马斯克身上也得到体现。他视人类的命运为己任,但同时又鲁莽霸道、冷酷无情。艾萨克森将此归结为英雄的人格缺陷,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造就了活生生的人,而非抽象完美的神。改变世界的一定是这些近乎疯狂的人。

参考:

  1. 《马斯克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2. The Elon Musk Post Series Tim Urban
    1. Elon Musk: The World’s Raddest Man
    2. How Tesla Will Change The World
    3. How (and Why) SpaceX Will Colonize Mars
    4. The Cook and the Chef: Musk’s Secret Sauce
  3. 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 Tim Urban
读书 书评 传记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文采用「CC BY-SA 4.0」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如果还喜欢其他文章, 欢迎订阅“胡涂说”博客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欢迎关注😊
对我博客最大的鼓励来自于你的评论,欢迎选择 来回复, 也可以在 GitHub discussi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