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末骑行:从浦东到外白渡桥

上海解封后,端午放假第一天,我带着七岁的儿子大卫早早起来去骑行。

我们从张杨路杨家渡经过陆家嘴,沿着浦东滨江道一直骑到杨浦大桥,来到最滨江东岸线段的北墙。然后在那里的歇浦路渡口坐轮渡来到浦西杨浦,抵达宁国路渡口。我们想找个公共厕所,歇浦路渡口的公共厕所被锁了,而宁国路渡口的公厕门开着,但门上写着几个大字:“此公厕出现过阳性”。我们只好继续骑行,来到虹口,到了虹口来福士。

坐公交、搭乘轮渡都需要扫场所码,开放的商场也需要场所码。商场内人很少,且餐饮店都不提供堂食。我们找到一家「山海茶点」,网上评价不错。他家的特色是夹肉馅的面包,我买了招牌「惠灵顿牛排酥皮包」,酥皮面包很脆,里面两大块牛肉,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只要29元。大卫买了喜欢的热狗面包。我们打包出来在商场外的台阶上吃,一路骑行的劳累和饥饿一扫而光。这情景让我想起了2019年我们去伦敦玩,妻子感冒在酒店里睡觉休息,我跟大卫坐地铁去游玩。伦敦下着小雨,我们从西敏寺一直走到特拉法加广场,湿冷的天让我们走的又累又饿,在广场旁看到一家面包店,买了夹肉馅的面包,吃完后觉得是在英国吃到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了。现在回头想想,2019年及之前的年份已是不可再回,那个自在的世界也不可再得。

补充完能量,我们继续向外滩方向骑行。路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旧址(黄浦大楼),有些游人在门口拍照留念。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旧址在黄浦路106号,1947年联合国在这里成立「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1949年迁至泰国曼谷,后改名为「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

黄浦大楼

顺着黄浦路拐个小弯,便到了「中国证券博物馆」,这里的前身是「礼查饭店」和「浦江饭店」。1846年,当时上海开埠刚三年,苏格兰商人礼查(Peter Felix Richards)在英租界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名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礼查饭店)。这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现代化旅馆。1856年,苏州河上外白渡桥的前身「韦尔斯桥」建成,礼查看好此处的发展前景,便在苏州河北侧购买荒地建造楼房,并将礼查饭店迁移至此。1959年改名为「浦江饭店」。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底层大厅挂牌成立,2018年饭店结业,改为「中国证券博物馆」。礼查饭店接待过不少名人,如美国总统格兰特、罗素、爱因斯坦、卓别林、斯诺。1927年,周恩来夫妇曾在此避难过一段时间,据邓颖超回忆,当时不能出门,在饭店里足足住了两个多月,直到地下党将他们接走。与「中国证券博物馆」隔着马路的是「上海大厦」,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得名于所在路段「百老汇路」,即今天的「大名路」。

北苏州河另一边是外白渡桥,不过骑行车不能过桥,我们只得继续向西,从乍浦路桥绕过。经过虎丘路,就到了南京东路和外滩了。我们找个地方停自行车,走到外滩的观景台,人不少,但相比以往少多了。看着浦江对岸,既熟悉又陌生。

外滩

上海已经lockdown两个多月,我足不出小区有七十五天。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跟每个人的情况和忍受力都有关。我们虽然生活有些不方便,但由于还能团购到生活物资,也没有去医院等刚性需求,因此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只是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些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封。另外,则是源于从早到晚的工作,工作和生活搅在了一起,感觉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不少,但工作效率不高。也许是我还没有适应这种远程工作。而等到解封时,面对将要正常化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些手足无措了。

居家期间少了通勤的时间消耗,周末也不会外出,因此多的时间我都用来看书,看了不少书。有哲学史、有杂文、有传记,最近看的一本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印象深刻,以后我会专门写写这本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在疫情居家期间读书中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话,我甚至会将它作为以后的生活目标去追寻。所以,我会先从居住的城市开始,通过书本来阅读它,通过脚步来探索它;我也会在博客写写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这些人生路上的风景。

城市 上海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文采用「CC BY-SA 4.0」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如果还喜欢其他文章, 欢迎订阅“胡涂说”博客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欢迎关注😊
对我博客最大的鼓励来自于你的评论,欢迎选择 来回复, 也可以在 GitHub discussi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