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传统与孝道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把孔子请回来,那么我们算是彻底的失败了。 ———— 毛泽东

从前些年开始,农村老家开始兴起了编写族谱热,还开始修建祠堂;有些地方在过年时还会举行大型集体的祭祖活动。这些在几十年前被打碎的传统习惯,逐渐又开始恢复了。孔子学院以国家的名义在全世界各地新建,尊孔复古似乎也已经成为国家行为。

与传统文化兴起的,还有据说一些小学校在教小朋友们背诵《弟子规》。我也有同事朋友在教导小孩这么做,每次看到我总要去规劝。因为《弟子规》我也粗略翻过,教儿童要懂得孝弟,无非是对长辈要言听计从,做一个听话的机器人而已。

其实早在五四时期,当时社会上就批判过这种传统文化,所谓吃人的礼教(当然更多的是与对妇女的束缚有关);而鲁迅更是在他的小说中写到对于“二十四孝”里面那些反人性故事的反感和恐惧。《巨婴国》把“二十四孝”的例子重新拿出来讲,并不是新鲜事;但是从一些地方又让这些糟粕文化死灰复燃的现象来看,也许,革命真的是失败了。

从小就被教导要孝顺父母,但真的是等到自己做了父母,才更清楚的来思考这个问题。所谓孝,就是听话,变成孝顺,变成愚孝。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我也希望他能够自主独立的成长,而不要去背负着孝顺的包袱。

很多文字宣传的所谓“孝”的故事,会走极端,极端到违背了正常人的做法,甚至如“二十四孝”中一些反人性的故事。作者说一直对“孝”有着天然的反感和愤怒,而这种观点又不能公开表达。东汉末年,孔融说“父母无恩于子女”,结果招致了灭族。今天如果说类似的话,尚不至于有人生危险,不过,难免逃脱社会“道德”的谴责吧。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抛出来,引起社会讨论。让更多的人意识这个问题,去改变或至少改变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而本书遭禁,真又是大大的倒退了。

集体与个人

哥哥问弟弟:杀死一个小女孩,可令整个世界得救,那么,这可以做吗? 弟弟犹豫了一会儿,小声但坚定地回答说:不可以! ————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书中引述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集体的利益面前,究竟应不应该牺牲个人的利益?

作者武志红还引述了他喜欢的作家王小波的书。王小波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很多在那个年代集体主义强行侵犯个人主义的故事。很多恶行都是打着集体主义的旗号在侵犯个人自由和利益。

尊重个体,尊重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

巨婴与共生

作者发明了“巨婴”这一个概念,是一个很好的意象表述。“巨婴”是身体长大而内心尚如婴儿的成年人,在我看来就是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思维方式如同婴儿一样,自恋,易怒,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不能够自主独立。根源我觉得还是在于心智不成熟。

作者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是国人的群体现象,我倒是觉得有些夸大。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人,只不过西方国家比较崇尚个人自由,像中国人这样抱团取暖——也就是作者说的“共生”——的生活方式比较少。但西方国家的那些所谓巨婴们,因为心智不成熟,又远离集体,反而会更加孤僻,制造恐怖事件或犯罪行为的也不在少数。

作者在书的结尾处,给出“巨婴”的解决办法或治疗方案是按人性活出真自我。但我觉得这与他之前说的“要驯服心中的龙”,好像有些矛盾。人性最原始的是本我,那里面就如同一条未驯服的龙。有着原始的创造力,也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如果不能将其驯服,那么人就会走极端,只会变得更糟。

我倒是觉得解决办法就是要训练自我的心智,让心智得以成熟。多读书,多与人交往,训练积极的心态,培养出好的习惯。每个人都是从婴儿长大而来,身体的成长靠食粮,而心智的成长靠知识。要想心智获得成熟,也就是避免成为“巨婴”,那就要不断的学习。

我给本书打4星推荐,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好或坏的书,而是一本能引发讨论的书。能引发思考和讨论,这本身是好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禁掉。

读书 书评 心理学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文采用「CC BY-SA 4.0」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如果还喜欢其他文章, 欢迎订阅“胡涂说”博客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欢迎关注😊
对我博客最大的鼓励来自于你的评论,欢迎选择 来回复, 也可以在 GitHub discussi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