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胡饼赵州茶
比尔·波特的禅宗之旅——《禅的行囊》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比尔·波特写的《禅的行囊》,这是我读过的他的第二本书。自从看了《心经解读》,我就对比尔·波特这个老头产生了兴趣,他写的书很符合我的口味。在《禅的行囊》中,作者从北京到香港,从北到南,穿行了小半个中国,寻访禅宗在中国的印记。既有对禅宗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禅宗在中国当前的状态观察。
禅的历史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据记载,东汉明帝梦见金人向落日方向飞去,于是次日决定派使团出使西域查访金人下落。三年后,使团从西方带回两位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经,来到京城洛阳。皇帝将二僧安置在都城洛阳西门外供外国使节居停的鸿胪寺,并建白马寺藏经。佛教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八大宗派(也有说十大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应该就是禅宗了。
禅宗由达摩传到中国。据称,达摩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区(今天的广州),在华林寺传法。应梁武帝诏来到金陵与其探访,梁武帝笃信佛教,建造了不少寺庙,唐人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梁武帝问达摩他做了这么多善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回答「无功德」。梁武帝不能理解,而达摩也被迫北上,来到江边没有渡船,达摩脚踩芦苇渡江到北魏,因此有「一苇渡江」的典故。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在寺中的石洞面壁九年,民间传说达摩在石洞中留下武学秘籍《易筋经》等,这也是金庸小说的灵感来源。不过根据考证,达摩来华应该是南北朝刘宋,离信佛时期的梁武帝相距甚远,不过历史上的达摩确实在华林寺和少林寺传授禅法。达摩主要传授《楞伽经》,被认为是禅宗开山祖师。
达摩弟子不多,他将心法传授给慧可,慧可也成为禅宗二祖。相传,慧可当时为拜达摩为师而不得,雪夜在达摩门外跪立一晚,将一臂砍去呈给达摩,达摩因此感动。不过这个传说被认为是讹传,慧可曾与同门师兄云林被人追杀,云林被盗贼砍去一臂,因而讹传成慧可砍臂求法。慧可获达摩衣钵后在邺城说法,为躲避其他佛教宗派的迫害,逃往舒州(今安徽安庆)司空山无相寺,遇到僧璨,收为弟子。无相寺也被后人称为二祖寺。
僧璨接过慧可衣钵后,在皖公山(今天柱山)的山谷寺传法,躲过了北周武帝灭佛,该寺后人称为三祖寺。相传僧璨在出家之前就身患麻风病,回答慧可的质疑:「身体虽然患病,但求佛的心与和尚您无分别」。有《信心铭》传世,但也有认为不是他写的。僧璨圆寂前将衣钵传给道信。
道信到黄梅双峰寺传法,也就是四祖寺。道信曾在牛头山遇到一位入定的僧人,问他在干什么。僧人回答:“观心。”道信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僧人无以言对,向道信请教,道信传他成佛之法。此人即是后来开创牛头禅的牛头法融。不过道信在选择衣钵传人的时候选择了弘忍。
弘忍七岁跟随道信出家,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尽得道信禅法。在接过道信衣钵后,他到距双峰寺不远的东山开辟道场,称为东山寺,后人称五祖寺。弘忍弟子众多,最有名的是神秀、慧能。当时弘忍为考验弟子,让徒众各作一偈。神秀作:「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慧能透彻禅法,暗授衣钵与他。
慧能出生成长于岭南(今广州附近),被弘忍戏称为「獦獠」(未开化的蛮夷)。慧能家贫,每日砍柴为生。一日在客店卖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心下开悟问经从何来,诵经者告诉他从黄梅东山寺来。于是慧能辞别老母亲,前往黄梅拜在五祖弘忍门下。弘忍知道慧能有慧根,怕别人加害与他,便派他在厨房舂米做工。直到弘忍让僧众作偈,慧能不识字,便念诵上文中该偈,请别人代劳题与壁上。而弘忍也与夜里三更招慧能授《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彻大悟。于是弘忍传他衣钵,定为传人,并让他南下弘法,慧能也就是禅宗六祖。
慧能之后,不再传衣钵。慧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法37年,圆寂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曹溪禅。而后门下形成了五个禅宗门派,分别是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这就是禅宗史上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时候是晚唐到北宋年间,是禅宗最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神会、青原行思、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开宗大师。
南宋以后,禅宗衰微。有名的禅师有明朝的憨山德清、近代的虚云和尚和当代的寿冶和尚,这三人也是本书作者比尔·波特最为尊敬的三位禅师。
禅宗公案
禅宗讲究「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除了达摩从印度带来的经典,中土禅宗大师中也只有六祖慧能口述了《坛经》。后代的禅师不但不立文字,甚至有些连口头语言都省略了,还用一些「棒喝」「拧鼻子」「扇耳光」等方式让弟子开悟,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公案。
这些公案中,有机锋对答,如: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最著名的几个禅宗公案是「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和「赵州茶」。
「德山棒」出自唐代唐代德山宣鉴禅师,他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之法,人称「德山棒」。《五灯会元》记载:
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甚么打某甲?”师曰:“汝是甚么处人?”曰:“新罗人。”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临济喝」出自临济宗的开宗祖师义玄禅师,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常用大喝来引导弟子顿悟,也就是「临济喝」。
「云门饼」又称「云门胡饼」或「云门糊饼」,出自云门宗开山祖师文偃禅师。《碧岩录》记载:
僧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师云:“糊饼。”进云:“这个有什么交涉?”师云:“灼然有什么交涉。”
「赵州茶」则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有两个僧人向他请教什么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一位是否到过这里,回答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问另一位是否到过这里,回答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庙里的监院奇怪了,问:“和尚,他们两人一个到过一个没到,为什么你都叫他们吃茶去呢?”赵州也不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位院主说:“吃茶去!”
这几个公案中的方法都是禅宗大师常用手法,还有如「南泉斩猫」、「赵州戴履」等,都意在让修行者不要陷入文字的纠缠,放下执念,顿悟成佛。一如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言「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历史上也有一些文人的公案,最有名的是苏轼,他与好友佛印之间也经常作一些机锋问答。收集禅宗公案的书籍有《碧岩录》《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无门关》《祖堂集》等。
比尔·波特的禅宗之旅
在书的开头附了比尔·波特此次禅宗之旅的行程地图,参照地图我们可以追随他的脚步,探访禅宗六位祖师所开创的道场,重访这条禅宗朝圣之旅。波特的第一站是北京。从大钟寺开始,坐落于北京三环的大钟寺现在是古钟博物馆,雍正皇帝曾将永乐大钟搬到这里,因此得名大钟寺。永乐大钟上面刻满了一百零八种佛经经文,超过二十三万个汉字,每个字约三厘米高。这与佛家敲钟每次一百零八下是同样的寓意,代表了世间一百零八种苦。出了大钟寺,波特来到房山周口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了北京人化石,一部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二战期间曾被日本人抢走,至今下落不明。接下来是贾公祠,这里是唐朝诗人贾岛的祠堂,贾岛出家为僧,是苦吟派的代表,贾岛是波特喜欢的诗人之一。然后往南到了云居寺。云居寺为南北朝时期静琬和尚所建。经过北周武帝的灭佛,静琬害怕再次出现灭佛让佛法消亡,将十四种佛经刻在石板上,在山中开凿洞穴,将石板藏于其中。
第二站是山西大同。波特在大同首先探访的是最著名的云冈石窟。公元446年,北魏武帝因为愤怒民众为逃避赋税而出家为僧,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三武一宗灭佛)。而他的孙子文成帝即位后便开始修复寺院,并命令僧人昙曜负责开凿石窟。昙曜在云冈开凿了五座石窟,而后几十年里,又陆续开凿了五十多个石窟,雕刻了五万多尊佛像。在大同的第二个目的地是华严寺,华严寺是辽王朝的皇家寺庙。大同在契丹的辽王朝期间是它的西京,跟随唐宋的五京制,辽国也设立五京,南京是今天的北京,西京就是大同。辽被金灭后,金又被蒙古人所灭,而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赶走了蒙古人,派他的儿子朱桂镇守大同。朱元璋所立太子朱标刚病逝,朱桂就在大同建了一座九龙壁。九龙壁是在大同参观的第三个景点。而后波特准备起身去第三站五台山,不过他又临时造访了大同北面的鹿野苑石窟,在去五台山的路上远远看到了悬空寺。
第三站五台山也是黄河以北最为著名的佛教名山。五台山在山西台怀镇,五座主峰并不险峻,因此称为「台」而非「峰」。波特想去北台,因为那里有他最敬佩的几位禅师之一的憨山德清曾住过。行到半路,积雪太深,只好打住。波特下山去到显通寺,显通寺是最早汉明帝时期来中国的两位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建,原名大孚灵鹫寺,到明朝时改名为显通寺。五台山的寺庙很多,波特在五台山造访的第二座寺庙是碧山寺,这里埋着他的老师寿冶和尚的遗骨。寿冶到美国时与波特相遇,带他入门。
【插图】 五台山上行走的僧人
从五台山下来,波特乘坐八个小时的汽车来到第四站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这里有河北省博物馆,不过由于新馆还没有开放,他没看到多少有价值的文物。接着就去了此行最为重要的寺庙柏林禅寺。其实本次禅宗之行一开始波特就从北京乘车来柏林寺参加了般若法会,不过那属于临时安排,按照他规划的行程应为第四站。柏林禅寺是赵州从谂禅师所创建,也就是那位喜欢说「吃茶去」的禅师。波特在柏林寺住了几天,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当代禅僧们的日常生活和寺庙的运作。柏林寺很大,平常常住的僧人和居士就有两百余人,每日按照固定的节奏过着集体生活:起床、坐香、诵经、用斋、劳作、就寝。僧人严格按照《百丈清规》的传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参加集体劳作。寺庙的最高领袖是方丈,他手下有一批执事僧侣协助管理寺院: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库头,等等。方丈和高层职位僧侣都有任期限制,方丈过去的任期是三年,现在是五年,不过可以连任。方丈明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波特临行前向他问了很多寺院管理、产权的事情,问答很精彩。寺院的产权问题是笔糊涂账。对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和天主教堂,产权都归于各自所属的宗教协会。但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却不拥有寺庙和道观的产权,每座寺院、尼庵、道观都是独立存在的。文革后政府要求所有被占用的寺院归还给佛教界,但之前的僧人都还了俗,后来的僧人又是另外一批,所以一直没有办过产权登记,法律上也属于灰色地带。还有一个问题是经济问题,古代寺庙的僧人靠劳作来养活自己,但如今的寺庙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门票、香火钱和法事等,而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这些活动会干扰修行。到底是赚钱还是修行。波特的下一站是洛阳,不过在去洛阳的路上他又经过了坐落在河北邯郸的匡教寺,二祖慧可将衣钵传给僧璨后,离开无相寺来到这里,在这里说法三十四年,但为其他僧人嫉恨被陷害,于107岁高龄被处以极刑。
第五站是洛阳。洛阳最出门寺庙是白马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寺,因汉明帝为储藏从天竺归来的使者白马驮经而建造的寺庙。洛阳地处中原的中心,在古代地理位置优越,虽被摧毁多次仍一次次重建。白马寺中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墓,埋葬着这两位历史上最早来中国的天竺僧人。历史上,北魏迁都洛阳后,这里成了佛教圣地,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其中永宁寺最大,但建后几十年就被焚毁,再也没有修复,只剩下遗址。波特去了位于嵩山的少林寺,参拜了达摩面壁九年的达摩洞,下山后去了白居易墓园,因为白居易也是波特喜爱的诗人之一。白园并非游人热闹之所,大部分游客更聚集于伊河对岸的龙门石窟。波特在白园碰到了白居易的后人,他们还在守护先人的坟墓。在洛阳期间,波特顺便打车去了坐落于三门峡市的空相寺,那里埋葬着达摩。
离开洛阳,经过合肥,波特来到了第六站——位于安徽岳西县的司空山。这里有无相寺,即二祖寺,慧可曾在这里说法,并将衣钵传于僧璨。现在已经成为尼姑庵,住着比丘尼和女居士。拜访无相寺后,波特又探访了岳西县的法云寺,去法云寺的路几乎不能行车。
第七站是位于安徽潜山县天柱山的三祖寺。汉武帝曾将天柱山封为南岳,但到了隋文帝时候将这一头衔改封给了衡山。僧璨接过慧可衣钵后离开司空山,来到天柱山开辟道场,在山谷寺讲法,后人称为三祖寺。
第八站和第九站是位于湖北黄梅县的四祖寺和五祖寺。四祖寺坐落在双峰山上,一处适合耕种的山间谷地。道信选址是特意为之,为了让僧众持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这是禅宗在中国古代发展特别是在江南地带兴盛的一大原因,自给自足的集体劳作让僧人得以维持生存,也是禅的基本,禅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五祖寺在距四祖寺不远的冯茂山(东山)上。弘忍在继承道信衣钵后,按照传统另立门户,但他一直等到道信圆寂后并为道信修建了毗卢塔,并继续在双峰山上生活三年(古代传统的守孝时间),才到东边的冯茂山开辟道场,弘忍将道场取名禅定寺,后人称五祖寺。而慧能也正是在这里舂米劈材直到接受弘忍衣钵。在探访四祖寺和五祖寺间隙,波特还去了附近的老祖寺,该寺的开山祖师是印度高僧千岁宝掌和尚。
【插图】 位于山间谷地的四祖寺
第十站是九江,波特似乎是专门安排重游九江只为了购买茶叶,而后顺便到庐山东麓探访了一座寺院。波特几次来庐山想探访陶渊明故居而不得,陶渊明墓属于海军靶场,进不去。波特探访了庐山醉石,相传为陶渊明醉后高卧之处。离开庐山,接下来是第十一站去南昌,到南昌附近的大金山寺。大金山寺是中国唯一的禅宗尼众寺院,即使佛教强调众生平等,但比丘尼在历史上仍然是被忽视的群体。大金山寺是难得的比丘尼修行之所。
探访完庐山和大金山寺,波特折返回黄梅,前去第十二站武汉。波特首先到了武汉汉阳的古琴台,这里是一个小公园和一个纪念馆,纪念两千年前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波特此前已经来过古琴台四、五次了,而本次旅行他第一次探访到了钟子期墓。在武汉短暂停留后,波特乘坐火车前往第十三站当阳,这里有因《三国演义》而闻名的玉泉寺。玉泉寺坐落于玉泉山脚下,《三国演义》写,关羽惨败荆州后,被东吴杀害并献头颅给曹操。关羽在玉泉寺显圣,他曾与玉泉寺住持普净和尚有旧,便请后者给他接头续命,普净不为所动,访问关羽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的头向何人寻,关羽听闻便消失在空气中。不过波特此行的主要目的不是玉泉寺,而是度门寺。度门寺是禅宗「北宗」的发祥地,这里是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的弘法之地,也是他的埋骨之处。不过经历过历史的兵荒马乱度门寺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度门寺是2008年才开始重修。在历史上,神秀的渐悟之法只能吸引上层知识阶层,慧能的顿悟之法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明朝后,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是净土宗,它提倡只需要念「阿弥陀佛」便可以入西方净土的修行方式,无疑比谈论机锋的南禅宗又简单了许多。
【插图】 重建中的度门寺
波特回到武汉,坐火车经过长沙、岳阳,到达本次行程的第十四站韶关。大鉴寺原名大梵寺,慧能成为六祖后曾多次来这里讲法。慧能被唐中宗封谥号为大鉴禅师,该寺也改名为大鉴寺。现在该寺处于市区,改造成了类似民房的建筑。接下来波特前去华南地区最大的寺院云门大觉禅寺,这里是云门宗的发觉之地,文偃禅师在此开宗立派。波特在韶关拜访的第三座寺庙是南华寺,原名宝林寺,这里正是慧能说法的地方,而这里也是近代禅宗大师虚云住持过的寺庙。波特遇到一位意大利的访问学者,要写关于虚云和尚的论文,在寺里逐个寻访石碑去考察。波特没有陪她全程,走马观花后又去了月华寺。
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广州。这里,波特探访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华林寺,达摩祖师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华林寺位于广州市区,在商业中心缩成一隅。波特还去了光孝寺,这里原名法兴寺。慧能曾来讲法,遇见两个僧人对着吹动的旗杆争论,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离开广州市区,波特来到慧能故里新兴县。唐中宗曾将慧能故居改建成寺院,赐名「国恩寺」,712年,慧能从宝林寺返回家乡,次年在此圆寂。而国恩寺也是本次朝圣之旅的终点站。
我也将比尔·波特的此次禅宗之旅的探访点标注在 Google Maps 上,期待未来能够跟随走一遍。
本来无一物
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里都有个「无」或「不」字:无山、无家、无始…,「无」是禅宗的哲学观点,慧能说「本来无一物」因此得到衣钵真传。波特一路走来,探寻禅宗在中国的印记,从有到无,是禅宗朝圣,也是对人生的反思,他说: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比尔·波特在文中最后回顾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他的父亲年轻时与几个表兄弟去抢银行,被警察悉数击毙,只有他的父亲捡回一条命。父亲进了监狱,出狱后承包了酒店,生意越做越大,跟他母亲结婚,而后又在离婚官司里败光了家产,靠救济度日。波特年轻时身揣父亲给他的两百元去台湾的寺庙出家,而他也找到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事:翻译佛经和中国古诗。即使他已经六十多岁,仍身体力行做着这些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正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让他不局限于书本,多次来中国探寻禅宗古刹、寻访山间隐士。在大金山寺,波特与监院顿成有一段对话。顿成告诉他:“读书代替不了修行。这就好比你在书上看到一个很美的地方,你很想去。想去就得迈开两腿走路,而不是继续读书——不管读多少遍,你也到不了那个地方。修行就是这个意思。要行,而不是坐在那儿看、想。”
人生就是这样的修行过程,你不可能仅在书中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