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虽迟但到的2023年总结

2023年过得有点太快,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到了2024年。回望这一年,与其说收获,不如说是改变。这一年心态和认知上都发生了改变,我从抑郁的边缘走出来,面对生活与工作有了更多的淡定与从容。

抑郁

孔子说:四十不惑。其实古时候大部分老百姓寿命都很短,还没到不惑之年就死了,一生都活得不明不白的,只有像孔子等贵族才可能活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富足的营养、健全的医疗等让普通人也可以获得长寿。同时,也让很多普通人摆脱了生计的烦恼,有闲暇时间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成为哲学家们所研究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类不同于其他物体,人类的本质乃是后天形成的,这也就成了焦虑的根源(参见《我所理解的存在主义》)。我为了研究自己的焦虑问题在此前也试图从哲学书中找寻答案和解法,但终究徒劳,用同事对我拆解的话说就是:我的人格是有严重的存在主义危机。

我以为内省可以找到出路,可是却在不断地内省中走向黑暗,乃至抑郁的边缘。因为找不到出口的话,日复一日的内省犹如拉磨的驴,一直在内耗,直至精疲力竭。最终于去年三、四月份坠入最深渊处,每日脑中极度亢奋,睡不着觉,每日仅能睡两、三个小时,精神处于奔溃的边缘。去医院,医生开了十粒安眠药,让我阻断失眠状况。我又请医生开了舍曲林片,因为在网上了解到这种药可以治疗抑郁。安眠药让我暂时能够每日保证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但却没法换得良好的精神状态。

觉知

去年以来,我一直找同事、朋友聊天,更多开始向外探索。特别是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同事,在五一前他突然联系到我,邀约喝茶叙旧。五月份一日约在隐溪茶馆聊天,我们十多年前就认识,那时我们级别差不多,而现在他已是高级别领导。但他在席间没有跟我过多谈论他的成就和工作,而是交流起了思维方式、认知和学习经验。

这次交流对我触动非常大。他所说的一些观点我在《原则》、《纳瓦尔宝典》等书上都看到过类似的见解,但显然他没有读过,这些是他从平日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想到自己读书很多,但都是留在记忆里的知识,没有转换成能够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的认知,而之所以没有转换成认知,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的觉知,或者说认知觉醒。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开始认知觉醒,开始去探究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因而在每日的工作和学习中持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和系统化思维方式,这也是他的进步之道。

我开始重读《纳瓦尔宝典》,纳瓦尔说人总会不断地烦恼,无法过好当下,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会坦然面对死亡。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向死而生。当认识到这一点,平时的那些让人烦恼、让人焦虑的事情都显得微不足道。我突然意识到平日里自己思维方式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犹如一只迷宫中的老鼠,在狭窄的空间中到处碰壁,原因是只看到眼前的出路,却只能在小格子间里团团打转。当我将自己抽离到更高层次去看,那就清晰多了,路线也就明确了。在人生的问题上,就是要跳到直面生死的层次去思考,自然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因此,我开始回归初心,遵从自己本心去做事情。这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也让我逐渐开始摆脱那沉重的抑郁状态。而后读到《自信的陷阱》这本书时,里面提到的ACT方法正合我意:

虽然很早就意识到焦虑的本质是来自于欲求不满,但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在给内心施加压力让自己降低欲望,或者是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抛弃名利物欲的境界而感到羞耻,但这些不但没有降低欲望值,还让自己又背负了道德负担。我开始去接纳自己的内心想法,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有名利欲求之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欲望填不满而焦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再看价值观,正直、诚实、友善、勤奋等这些积极向上的品质从来就不是名,而若因名而累,那就是执着于表面了,也就是《金刚经》中说的“相”。而更好的生活品质、衣食住行、健康的体魄,这些物质层面的追求也应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之后便是正念的行动,所谓正念,便是专注于当下。因为遵从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事,即使结果并没有达成理想,甚至更差了,也不会感到失望。毕竟,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旅程。

读书

除了与高手喝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仍旧保持着一定的阅读量,微信读书显示全年读完68本书,只不过去年读过的书都不是什么大部头。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提升类,如心理学、个人成长、脑科学、团队协作、个人传记等;第二类是AI及产品技术类;第三类是人文类。

印象深刻的如《纳瓦尔宝典》,但其实这本书是去年重读的书。纳瓦尔教人如何获得财富、如何获得幸福,而他说财富是幸福的基础,这无疑是至理名言。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金钱,鄙视金钱只会让金钱远离自己,而幸福也不会建立在虚幻的空中楼阁。可惜年轻的时候没有读到过类似的这种书,不过即使看到那时的我估计也会不屑一顾(文学书看多了的坏处)。而对于幸福,纳瓦尔的观点是满足感,放下对欲望的追求,专注于当下。如何放下对欲望的追求,就是要接受现实、坦然面对死亡。宇宙的终点是热寂,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局部熵减。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诚实、耐心、长期主义、平等对待他人,去除愤怒。

另外一本印象深刻的是《马斯克传》,沃尔特·艾萨克森给诸多天才立传,不过给年富力强的马斯克立传倒是首次。以前我认为马斯克是跟乔布斯一样的人物,具有创新性的天才思维和开创性的商业头脑,但读完此书再结合Tim Urban的一些博客,我对马斯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如果说乔布斯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极致的科技与人文结合的产品的话,那马斯克关心的则是人类的命运,他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在外星球建立第二生存基地,而他的商业版图都以此展开:太空航行、新能源、AI及互联网。他的目标理想得不切实际,他的行为极端的不近人情,但最终却都做成了。马斯克将此归纳为“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不过最终还是要归因于天时(预判并进入新兴行业,在起飞前加大投入)、地利(硅谷的资金和人脉)、人和(极具感染的领导号召力、尽纳行业人才围绕宏伟愿景忘我工作)。

另外则是AI相关的书,如《智慧的疆界》、《深度学习革命》,适合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入门,让我对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有了粗浅的了解。AI是当下和未来的技术,还要持续学习。

不惑

今年步入不惑之年,但依然对这个世界和人生充满了困惑。曾经我也以为人到中年,会像佛陀那样顿悟,或是如孔子说的“四十不惑”,会找到一条明确的道路前行。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我现在更加认为:人生更像是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寻路,摆在面前的永远是多种未知的道路选择,而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我们会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未来永远是未知和不确定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是困惑的。而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我希望在认知和方法论、AI技术、人文三个方向持续学习,去探知这个世界。

Life path

图片来源: Tim Urban’s tweet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金刚经》,为那句有名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着迷,看一切为空。十年前重读《金刚经》,又为那句让慧能顿悟成佛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赞叹,试图放下执着。而今再读《金刚经》,给我感悟最深的则是这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结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文采用「CC BY-SA 4.0」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如果还喜欢其他文章, 欢迎订阅“胡涂说”博客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欢迎关注😊
对我博客最大的鼓励来自于你的评论,欢迎选择 来回复, 也可以在 GitHub discussion 留言。